墨刑是什么刑法(古代墨刑是什么惩罚)

2023-01-31 20:54:04 百科知识 377次阅读 投稿:百科君 在手机端查看
最佳答案墨刑,又名黥刑,刺字,上古的五刑之一,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,墨刑是最轻的一种刑罚,该刑罚就是在犯人脸上或额头上刻字,然后再在刻字处上涂墨,这些被刻上的字便不会消除,且显而易见。这对犯人的身体影响虽不大,但却对犯人的尊严尤为践踏。..

墨刑是什么刑法,古代墨刑是什么惩罚
墨刑是什么刑法,古代墨刑是什么惩罚

墨刑,又名黥刑,刺字,上古的五刑之一,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,墨刑是最轻的一种刑罚,该刑罚就是在犯人脸上或额头上刻字,然后再在刻字处上涂墨,这些被刻上的字便不会消除,且显而易见。这对犯人的身体影响虽不大,但却对犯人的尊严尤为践踏。


黥刑又叫墨刑,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,然后涂上墨炭,表示犯罪的标志,以后再也擦洗不掉。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,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。因此《史记》中称他为“黥布”,他的传记就叫《黥布列传》。中国古代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刻后并涂以墨的刑罚(见五刑)。墨刑起源很早,甲骨卜辞中就有记载,郭沫若在《甲骨文字研究·释支干》中考证,卜辞中□字就是墨刑的会意字。
墨刑是什么刑法,古代墨刑是什么惩罚

脸上的刺青,就像一个罪恶的标记,受刑人走到哪里都会因此蒙受耻辱。用刀一笔一划刻在脸上,可想而知在施行过程中,身体要承受多大的疼痛。刻完之后,又在脸上涂抹墨水,鲜血和墨汁混杂在一起,即使生理上的痛苦可以忍受,但日后一直显现的刺青也深深地刺激着受刑者。西汉时期废除奴隶制五刑时,墨刑并没有被废除,到了北宋时期,墨刑体系趋于完善,不仅实施刺青的手法从刀刻换成了针刺,还对犯有不同罪行的犯人分部位进行刺青。
 

像盗窃这种罪行较轻的,会将刺青刺在耳朵后面,像忤逆犯上这种罪行较重的,则将刺青刺在犯人脸上或额头上。到了最后,这种刺青在脸部位置的囚犯又成为被流放犯人的标志,比如:《水浒传》中宋江就曾被刺青于额头,流放于江州。在历史记载中,受过墨刑的人不在少数。西汉初年名将异姓诸侯王之一,淮南王英布就曾受过墨刑;北宋时期枢密使,名将狄青也曾受过墨刑。年少时,狄青的兄长和同乡人争斗,狄青代替哥哥,被施以墨刑。
 

实际上,古代中国也有很多女子受过此刑罚,比如:武则天时期,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,因得罪武则天,被处以黥面之刑,这是墨刑的另一叫法。脸部有显而易见表示罪责的丑陋刺青,相信对于任何一位女子来说,都是致命的痛楚。上官婉儿身为大唐女官,对自己的面容自然更加在意,于是为遮挡这代表着耻辱的印记,她效仿寿阳公主脸上的梅花妆,在自己被刺青的地方又重新刺上梅花的形状来遮盖,不仔细观看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端倪,这也给其增添了别样的风采。
墨刑是什么刑法,古代墨刑是什么惩罚

因此,上官婉儿的梅花刺青一时间风靡京城,许多女子纷纷效仿,当然她们不会真的在脸上刺青,只是辅以颜料,涂画上去。并不是所有女子都像上官婉儿那般幸运,身为武皇红人,拥有的地位并非一般人所能比拟。许多一般人家的女子被处于墨刑后,很难再有美好的生活,一辈子都被脸上的刺青所影响,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。
 

墨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《大清律例》时才被彻底废除,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。是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正刑;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,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被废除,而成为国家刑罚制度之外的一种私刑,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和喜怒可以随意使用。到了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之后,黥刑又正式成为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一种附加刑,直至清末被废除,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声明:淘好源百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33179995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