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是几朝古都,国家承认的十三朝古都
洛阳古称神都,是十三朝古都,以它为都城的朝代有夏,商,西周,东周,东汉,曹魏,西晋,北魏,隋,唐(武周包含于内),后梁,后唐,后晋。同时,洛阳也有“九朝古都”之说,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“九朝都会 ”而得名。
洛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。是唐、武周帝国的首都,多用于武则天时代,意为“神州大地之都”、“神圣之都”,乃当时世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,武后临朝,改东都为“神都”。天授元年(公元690年),武则天改唐为周,定都神都。694年,世界各国元首为神都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”。
神都俗称洛阳城,分为宫城(紫微城)、皇城、外郭城、上阳宫和神都苑,有3市109坊。
神都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、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,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,华夏文明的发源地,中华民族的摇篮,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,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,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名城的中国城市。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、4000多年的建城史以及1500多年的建都史。[2]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,被誉为“千年帝都,牡丹花城”,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