嘎巴菜是什么做的(为什么叫嘎巴菜)

2023-08-10 22:15:02 饮食百科 0次阅读 投稿:百科君 在手机端查看
最佳答案嘎巴菜,又称锅巴菜,是一种天津特色小吃。主料为绿豆和小米,水磨成浆,摊成薄煎饼,切成柳叶块,浸泡在素卤中,再加入芝麻酱、腐乳汁、辣油、辣糊、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制成。嘎巴菜色彩缤纷,味道多样,酥香扑鼻,香嫩有咬劲,味美适口,营养丰富。..

嘎巴菜是什么做的,为什么叫嘎巴菜
嘎巴菜是什么做的


嘎巴菜,又称锅巴菜,是一种天津特色小吃。主料为绿豆和小米,水磨成浆,摊成薄煎饼,切成柳叶块,浸泡在素卤中,再加入芝麻酱、腐乳汁、辣油、辣糊、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制成。


嘎巴菜色彩缤纷,味道多样,酥香扑鼻,香嫩有咬劲,味美适口,营养丰富。其制作过程十分严格,共有十四道生产工序,特别是“大小卤”工艺等三项绝活,使其风味别具特色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嘎巴菜既是食、又是汤、还是菜,成为天津独有的特色佳肴。需要注意的是,嘎巴菜不是炒菜或蔬菜,而是一种羹汤类小吃。


嘎巴菜(俗称锅巴菜)是天津独有的地方风味小吃,由山东煎饼演变而来,已有300年历史。早年在天津谋生的山东人,常把绿豆煎饼(天津人称为嘎巴)切成细条,拌入制好的卤汁,配以小料出售很受欢迎,并逐渐传遍全市,成为地方风味小吃。锅巴菜以绿豆、小米水磨成浆,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(天津人俗称锅巴)、晾干后切成柳叶形小条,浸在素卤之中,盛碗,点上芝麻酱、腐乳汁、辣油、辣糊、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制成。
 

 

为什么叫嘎巴菜 


说起嘎巴菜,不能免俗地也有编造出来的附会传说。天津嘎巴菜,当属大福来最地道。而嘎巴菜的故事和发展也与之紧密相连。


北宋时期,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,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与官军发生恶战,搏杀中张青夫妇寡不敌众突围投奔了梁山。也就是在这场战斗中与其独生子张君失散。年仅5岁的张君被一卖煎饼的老汉搭救。老汉孑然一身,张君成了他的帮手,学得了煎饼的手艺。老汉去世后,张君为寻父母,从山东来到直沽寨(即后来的天津)在三岔河口支棚卖山东煎饼营生。由此便世代相传。元朝时期,统治者将子民划为四等,即蒙古人、色目人、汉人、南人。不堪压迫的张君后代,便信仰了伊斯兰教,成为了二等公民色目人之一的回族。


到了清朝,张记煎饼铺已迁至天津西大湾子,掌柜张兰,乃张青的十三代重孙。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,途经天津三岔口上岸巡视观景,一路遛到张记煎饼铺前,饶有兴趣地品尝煎饼卷大葱。吃惯山珍海味的皇上,头回吃到煎饼卷大葱,很是新鲜,又味美爽口,便吃得太急,有些犯噎,遂让张兰上一碗汤。煎饼铺从不卖汤,情急之下,张兰夫妇将煎饼撕碎,撒上葱花香菜,点上香油、盐面,用开水一沏端了上来。不想皇上龙颜大悦,连忙说好吃,问张兰是谁做的。张妻被叫出来,皇上一指汤碗,问:“叫什么名字呀?”妇人以为问她姓字名谁,便道:“郭八。”乾隆一听,说:“锅巴倒也合理,锅上的嘎巴嘛!再加个菜字,叫锅巴菜就更好。”第二天,一位御前侍卫来到张记煎饼铺送来二百两赏银,并对张兰高声叫道:“大福来了!”随即张兰方知昨天来的老爷子乃是当今皇上连忙连忙叩头谢恩。


嘎巴菜从此张兰将店铺字号改为大福来,煎饼铺改为锅巴菜铺,专营锅巴菜。为不负皇恩,张兰对煎饼汤做了两大改进。一是煎饼原料由小米加黄豆改成绿豆加大米。以更适宜天津口味;二是将白开水改成素卤,外加小料。从而张兰创制出有别于煎饼汤的原始天津锅巴菜,素香风味的天津锅巴菜从此诞生。


锅巴菜问世以后,大受欢迎,效仿大福来的锅巴菜铺越来越多,竞争日趋激烈起来。到清光绪年间,大福来掌柜张起发对大福来锅巴菜制作工艺又进行了三项重大改进,即大小卤制,香菜根炝锅和卤香干片。从而福来福来的来锅巴菜格外好吃,在市场上脱颖而出,一枝独秀。大福来锅巴菜工艺从此正式定型,世代相传。

声明:淘好源百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331799954@qq.com